齊齊哈爾扒豬臉。
□周脈明
齊齊哈爾的一位朋友老張邀我去做客,正中我下懷。齊齊哈爾,別稱鶴城、卜奎。位于黑龍江省西部?!褒R齊哈爾”源自達斡爾語,是“邊疆”或“天然牧場”之意。齊齊哈爾被譽為“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聞名中外的世界珍禽丹頂鶴之鄉——扎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市區東南部。 齊齊哈爾扒豬臉和烤肉乃是當地的招牌菜,有人說到了齊齊哈爾不吃頓扒豬臉和烤肉就跟沒來齊齊哈爾一樣。
當天來到齊齊哈爾,老張沒有帶著我去游齊齊哈爾繁華喧囂的,也沒有去欣賞名勝景區,而是把我帶進了一家鬧市區的“扒豬臉小酒館兒”。
我恍然大悟,我曾經給老張提過,到齊齊哈爾有一個主要的心愿就是品味特色美食——扒豬臉。老張這是在助我完成心愿。
踏進酒館兒,嗬!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呀!豬頭肉。大廳約有70多平方米,已經人滿為患。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在廳內客人們的餐桌上掃了一下,每張餐桌上都有一盤扒豬臉。香味是從各個餐桌上飄逸到空中的。
在服務員的引導下,我和老張走進了一個小單間。原來是老張提前預定的房間,不然每逢此刻,這里座無虛席,是沒有空位的。
很快,服務員就把我的“心愿”——一盤扒豬臉和幾道小配菜給端了上來。望著醬紅色的豬臉,油光錚亮,宛如一幅西方濃艷的油畫。旁邊筋餅、蔥絲、香菜絲、黃瓜絲、辣椒絲、甜面醬……似乎在油畫的外圍又配上了一圈中國山水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
朋友介紹說,不知道從何時起,扒豬臉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道招牌菜,也成了當地餐桌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扒豬臉制作方法不難,主要是烹制時間長和配料齊全,它一般要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鞍秦i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餅吃。扒豬臉既保持了豬肉的優質高蛋白又降低脂肪攝入,同時豬肉還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還能具有美容、健腦等功能。我們今天吃的就是三種“扒豬臉”的結合體,這是酒館兒老板為了迎合不同顧客的口味而烹飪的美食。
這時,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先拿起一張薄薄的筋餅,用筷子夾起一塊扒豬臉放在筋餅上,然后把蔥絲、香菜絲、黃瓜絲、辣椒絲、甜面醬一一放進筋餅中、卷上,往嘴里一送,咬、嚼……哇!真的很香哦。如果當年蘇東坡嘗到如此美味,也許會留下另外一道傳統美食——東坡臉,看來,這扒豬臉已經不能單純地用一個“香”字來形容了。它濃郁撲鼻,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甜中帶咸,唇齒留香……
我把想法與老張一說,老張笑著說:“這扒豬臉今后就叫‘東坡臉’……嘿嘿,這還真的符合蘇東坡的臉型……哈哈哈……”
我倆幾乎同時大笑起來。
不一會兒,一盤子扒豬臉被我倆給消滅了,老張建議再來一盤,我默許了。
“扒豬臉”,平時招待客人,逢年過節等等“扒豬臉”是餐桌上必備美食,特別是在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扒豬臉,即豬頭肉,預示著吉祥如意。而今,我坐在齊齊哈爾的小酒館兒內,與好友品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不愧是一種當代美食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本文圖片為本報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