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麗
哈爾濱學院作為市屬僅有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始終踐行“崇德礪志、博學篤行”校訓,秉承“學高身正、嚴謹至善”教風,著力培養符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經過88年的建設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突出理工科、藝術設計和教師教育優勢明顯,經、法、教、文、理、工、管、藝等學科協調發展,城市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
基于OBE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聚焦“一高兩有三強”(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高;有知識視野、有創新精神;專業能力強、應用能力強、就業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統一,學校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四位一體”的高質量課程思政建設體系。
一、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工作推進體系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以來,哈爾濱學院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鑄魂育人,認真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黑龍江省《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把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戰略性舉措和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的重要任務。
在學校黨委領導下、黨政齊抓共管,強化政治引領,加強頂層設計。成立由校黨委書記和校長為主任的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由10個職能部門與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組成的課程思政建設協調機構,構建“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課程思政建設納入學?!笆奈濉币巹澓忘h政工作要點,并定期督查;制定《哈爾濱學院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和理論研究。研究中心選聘12個教學副院長和1位教務處副處長組成課程思政建設指導委員會,發揮智庫作用,確保課程思政建設理念先進、運行有序。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專題網站(http://jwc.hrbu.edu.cn/kcszjxyjzx/msgzs/msgzs.htm)發布中心工作動態和建設成果,提供素材庫和案例庫等,為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和示范;學術講座、教師培訓等常態化進行。課程思政建設體系的建立確保了學校各項工作向課程思政的組織領導、課程體系、質量提升、隊伍建設和機制保障等方面凝心聚力。目前,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已形成在所有學科專業全面覆蓋、在全體教師中整體推進、體制機制健全、立德樹人成效明顯的“大思政”格局。
二、打造“全面覆蓋、類型豐富”的教學生態體系
聚焦“一高兩有三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緊扣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主線,通過全過程推進和全要素集聚,抓實“三環節”(教學設計、內容重構、教學實施),優化課程思政教學生態體系。美育和勞動教育課程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堅持“五育并舉”,以美化人,以勞育人,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和第二課堂課程“五位一體”的課程建設格局。以九個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為標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課程大綱、教案、授課過程、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流程;促進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推進項目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強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溝通和創新創造思維;教材建設遵循“逢選必審”“逢用必審”的原則,發揮立項教材育人的示范作用,“馬工程”教材使用率達到100%;依托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拓展課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徑,注重工匠精神、專業倫理和職業道德培養;創新創業活動和學科競賽突出科學精神、合作精神和創新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社團類型和數量豐富,尊重個性,激發興趣?!按髮W文化之旅”和“科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和《哈院青年》微信公眾號在學生中享有極高聲譽度;組織學生見證國家政治生活歷史時刻,涵養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緊抓關鍵環節,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落實《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引導教師涵養課程思政的行動自覺,做到“經師”和“人師”相統一。教師參加入職培訓、專題培訓、集體備課、比賽觀摩、專家講座等近350場,5000余人次,課程思政教學能力不斷提升;搭建思政課程教師和專業課程教師的交流平臺,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理論素養;以賽促教,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競賽獲獎3人,校級課程思政競賽獲獎12人,激勵和引導教師改革和創新課程思政教學。
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發揮了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陣地”和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能力提升,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并于2020年被省教育廳認定為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建設高校。
三、完善“多維評價,持續改進”的保障監督體系
建立“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結合、學校評價和社會評價結合、短期評價和長期評價結合、研究評價和教學實踐評價結合”的多維度評價體系,激發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建立學校、學院和課程三層級課程思政建設評價能級,召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進會,推進學校、學院、專業(系)、課程教研室等四層級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有效保障學校課程思政建設質量提升和持續改進。學校獲批黑龍江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單位。
通過《哈爾濱學院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價標準》等文件明確師德“一票否決”、《2020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意見》中明確價值塑造等,形成目標激勵;《哈爾濱學院績效工資分配暫行辦法(修訂)》明確榮獲十佳教師、師德師風、“三育人”等先進個人、優秀教師,發放優秀業績津貼,形成示范激勵;教師節表彰形成榮譽激勵等。
加強組織實施和條件保障,為課程思政建設持續改進提供支撐。黨委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和組織有力;制度政策牽引,夯實課程思政建設的支撐力;課程思政協調機構確保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全流程順暢;課程思政指導委員會確保課程思政建設有方向、有目標、有路徑、有方法和有措施;每年專項經費100萬元以項目制支持課程思政建設。
圍繞“國之大者 龍江精神 嚴守私德”的課程思政目標,深入挖掘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驗實踐課程和第二課堂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重構課程內容,構建課程思政知識圖譜;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教學模式改革,強化實踐課程思政建設質量;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批判性思維、合作與創新創造能力,確保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持續改進。
四、形成“分類建設、點面結合”的成果輻射應用體系
實施“一院一策”和“一專一品”行動,分類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依托“龍江四大精神”文創基地研究,挖掘“龍江四大精神”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在音樂與舞蹈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通過試點,以“點線面”(課程、專業、校院)方式推進,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打造哈爾濱學院課程思政特色建設方案。
統籌推進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研究。凝煉課程思政建設的新成果、新經驗、新模式,推進課程思政理論研究引領實踐。立項“課程思政”相關主題省級項目6項,校級11項,發表課程思政文章56篇,出版課程思政著作15部;加強城校融合、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開設校企合作課程,共建校企合作教材,深入推進行業文化育人。立項校企共建課程20門,校企合作編寫教材12部。
2019年以來,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全面提升。獲得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6項;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30門,校級混合式一流課程16門;20門課程成功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1名;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團隊培育項目7個,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團隊項目105個;省級優秀教材4部;匯編課程思政優秀案例集1本;小學教育專業、音樂教育專業和數學教育專業通過師范專業認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國家級58個,省級240個,校級190個;互聯網+等大賽國家獎項2個,省級獎項118個;各類學科競賽獲得國家級獎369項,省級獎1853項;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1個;黑龍江省首批“省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省旅游文化時尚產業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基地;學生考研率逐年提升;黑龍江新聞網、哈爾濱新聞網和黑龍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學校育人成果。
數字化轉型賦能課程思政建設。打破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的限制,利用虛擬空間,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課程思政的時代感和學生的獲得感;建有83間智慧教室的現代信息化教學中心有效支撐了課程思政數字化轉型;建設課程思政平臺,發布并及時更新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共享課程思政教學資源。
哈爾濱學院經過幾年的課程思政建設探索,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特色與成效逐步彰顯,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不斷提升,社會聲譽度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學校也清醒地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尚面臨著路徑舉措窄化、考核評價有待改進等現實挑戰。下一步學校將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進一步系統化地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優化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機制,構建課程思政教學生態體系,厚植質量文化、構建課程思政建設新格局,不斷提升哈爾濱學院課程思政特色方案的社會貢獻度。(作者系哈爾濱學院教務處處長)